2019年4月4日星期四

1948年发现东山文化出土文物


1948年在巴生河兴建桥梁的时候,工地工人发现东山文化出土文物,铜钟与铜鼓。让巴生历史推前到公元前一世纪。前后共发现了4次,从纹理上推断是属于青铜器时代的器具。或许是外来品,但已经证明巴生很早期有贸易,也或是陪葬品,提供给当时的人入殓的器具。铜钟与铜鼓对于青铜器时代人扮演让野兽不敢靠近,壮胆或战争时候提高士气的用具。

《挖掘东山文化铜鼓,巴生历史推前至少公元前一世纪》

这不只是马来半岛的历史,其实这关系到整个人类社会历史进入海文化(航道贸易)的雏形。更印证在马来半岛古印度文明之前,其实也有着海文明。
马来西亚政府不重视历史,所以对于文化不重视。
瞧不起文化古物,自然没仔细思考意义何在?
当1944年二战沦陷时期,巴生从地底挖掘到残缺不全的铜鼓是什么意义?
依据马来半岛历史,其中3个铜钟是在巴生出土。
 之后一共发现四批文物,考证下是出现在青铜器时代的遗物。从纹理图案上可以肯定是属于东山文化。
东山文化Dong-Son Culture:东南亚青铜时代晚期至早期铁器时代文化。因最早发现于越南清化省东山村而得名。主要分布在越南北部永富、河山平、河北诸省。一般认为年代在公元前 3世纪~公元1世纪。
知道公元前有多远就知道这是两千年前以上的物品。
虽然说可能是从外地带进来。问题是如果属于两千年前以上的物品,又属于出土文物,哪里可能是后期外地运进来?唯一可以解释的就是陪葬品。(不构成后期运进来的理由是,东山文化早在公元后200年,是没落的,也不会有人欣赏或觉得有必要仿造)

在巴生可以挖掘出两千年前以上的文物,就可以推断巴生当时有人居住。在当地原始文化中,拥有这些铜鼓即意味着拥有掌控万物运转的力量,也只有富有人家在当时才可制作巨型的铜鼓。
同样的东山文化出现的地点,分布非常广泛;也出现在中国南部,越南与印尼等地区。马来半岛没产铜,唯一可能就是当时的外来品。
巴生乡团联谊会曾要求重新还原,日治时代在巴生被挖崛出土的两样古物――铜钟和铜鼓,作为即将筹建的雪州华人文化中心的镇山之宝,久久不能如愿。
但,如此的一铜钟和铜鼓的出土,意味着两千年前以上的巴生是与外界联系的,更可以说当时的巴生曾有人富裕的可以拥有如此珍贵的器具,能够葬入土也意味两千年前以上的巴生其实有着相当程度的繁华。
巴生的历史肯定比马六甲与槟城还古早。如果知道东山文化早在公元后200年,是没落的,如此的器具也没必要再铸造,更没有可能是后期仿造的可能。
当巴生发现东山文化文物出土,也意味巴生是个古都,出现如此重要文化资产竟未获得重视,才叫悲哀!

根据:
《东 南亚铜鼓:青铜世界及其余波》评介
铜鼓装饰。作者用外形接近纹饰的一套符号系统来指代这些纹饰,包括太阳纹,几何纹样(小圆圈、小点纹、阶梯纹、三角 纹、斜线纹、f-状纹饰);圆孔纹;席纹;各窃曲纹等;人物动物形象(人物、房屋、狩猎、栖鸟、舂米图、船纹、射鸟图、鸟羽、羽人、鸟羽人形纹)。
总体上 讲,鼓上几何纹样的外观和其在鼓上的排列表达了一种秩序观,在人文环境下这代表了社会秩序;在宗教层次它代表了宇宙秩序,包括宇宙万有世界的精神结构(上 界、下界以及人们所生活的中界)。
在东南亚铜鼓纹饰的排列安排上并没有表现出平面之外的第三维(空间深度),没有各纹饰交错现象。各几何纹样绝大多数都是 阳纹,而其间的人物动物形象主要是阴纹,包括房子,鸟羽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