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生毛山稿肉骨茶在1972年開業,由李亞雙陳英夫婦所創,店名靈感來自李亞雙的綽號“狐狸哥(福建話發音Mo Sang Kor)”。老店開在巴生班達馬蘭新村,福建式濃湯肉骨茶深入民心,被視為巴生肉骨茶的開業鼻祖之一。
除了班達馬蘭新村老店,巴生蘭花園和百家利也設有分店,交由兒子打理。2004年,麼女李翠玲理大畢業,協助父親研發肉骨茶湯包,開拓了另一條事業線。
金字招牌是這樣打造的
福建肉骨茶本該這樣
福建肉骨茶本該這樣
夠傳統和夠正宗,是顧客死心塌地愛上毛山稿的原因。李亞雙和陳英是老福建,操華語時略見結巴,說沒兩句,就轉成福建話,問來客道:“A曉講福建話未?”
毛山稿肉骨茶湯頭黝黑,因為加了福建人喜歡的黑醬油之故,汁濃味厚,上面飄著油光,大塊的連皮肉骨,有小骨、大骨、豬腳彎、軟骨、排骨等,豐腴鬆軟,完全滿足了大口吃肉的原始欲望!
肉骨茶用古早味的“小碗公”盛上,拿起肉骨,就只有半碗湯,要求加湯時,店家只是象徵式的多給兩三匙。面對顧客埋怨,店家一臉無奈,“一鍋肉骨茶,下2、30公斤肉骨,加水蓋過面,炭火煮2、3小時,全程不加水稀釋,湯水有多少就多少,要多也沒有啊。”但就是這一分堅持,你我才能喝到最沉郁甘醇的肉骨茶湯,不是嗎?
毛山稿只用本地農場每天半夜現宰的新鮮豬肉,絕對不用外州的,因為運輸上花時間,時間一久,肉不新鮮,味道就差了。
37年來,夫婦以及掌管分店的兩個兒子,都是在清晨3點開始熬煮肉骨茶,從來不假手工人去做,“只有這樣,才能煮出毛山稿肉骨茶最正宗的味道!”
躊躇滿志新生代
傳承認真勤奮的家訓
傳承認真勤奮的家訓
十號胡同舉行推荐禮當天,不見李亞雙和陳英的蹤影,在場挑大樑的,是三哥李進永、三嫂林鳳玲和小妹李翠玲。
“他們要看店,走不開啊,如果大家都過來,誰看店?今日我是因為百家利的分店休息一天,才有時間過來,但總不能3間店一起休息啊。”李進永認真說道。
勤奮,事事親力親為,是李家的家訓。從配料、烹煮到招呼客人,從不假手旁人。即使他們極其重視十號胡同的新店,也不會為了出席推荐禮,把店子交給工人看,或拉上鐵閘告假一天。
那以後新店由誰坐鎮?“大家輪班啊,總之每一家店都要有自己人在。”
他從小就在老店幫忙,長大後,也曾經嚮往外面的世界,打了幾年工,卻領悟出“工字不出頭”的道理,於是心甘情願,回家和父母兄長一起經營毛山稿。
“開始的時候也覺得辛苦,但後來就發現,那分滿足感是外面的工作給不到我的。”他笑得很滿足。
在這個新陣地裡,規模不大的廚房有一個火苗旺旺的炭爐,一鍋肉骨茶在上面熬煮著,沉郁的香味,不時從砰然悶響的蓋子邊緣滲出來。這鍋肉骨茶,是李進永一大早開始熬煮,再一路小心翼翼從巴生運上來的。
李進永拍拍翠綠色的牆壁,“這道牆能隔熱防火,是我們特別要求的,因為用炭爐,廚房會很熱。很多地方都不允許用炭爐,但這裡允許,所以我們才答應進來。”
“這是我們家的新嚐試,反應好的話,應該會繼續開店。希望吧。沒有想太遠啦。”李進永咧嘴笑道。
在他身上,你依然看到純樸的美好的特質。這個年輕人沒有勃勃的野心,不好高騖遠,他只是很單純地對雙親一手創立的毛山稿肉骨茶懷有滿腔熱誠,希望把這味道和態度傳承下去。
(星洲日報/快樂星期天 ‧作者:張佩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