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会的创立
堂会的创立
吧生基督教卫理公会存有四本很有历史价值的会友名册,每本名册的款式相同。第一本名册是从1913年开始登记,堂会的主理人是蓝敬仲先生。从蓝先生所填写的,知道在他之前有林追先生,陈西拉先生,黄宽柔先生,郭益先生和谢锺兰牧师等五位。
按我们的推测, 巴生堂会是一位英国宣教士Dr Willian T.Kensett(卫医生)於1898年间创立的。他有远见,看到巴生滨海一带的华人是他传揚福音的对象。据说林追先生因听了道後、受圣灵感动而皈依基督。他和西教士合作,把福音推广,井在吧生苏丹街僦一小『亚答』屋,作为主日聚会的地点。翌年(1899),林先生获得西教士的支持,斥资七百馀元,自建一座『亚答』为顶的礼拜堂。
1901年,陈西拉先生到吧生做传道,但不到一年即自行辞职。翌年,总会派黄宽柔先生來吧生主持会务。黄先生是星加坡美会神道院首届毕业生。当时他没有家眷,感到孤单,旋秉父命,请假回中国完婚.1903年初,郭益先生踵至,一任就是六年。於1908年,蒙主宠召,回归天家。
1909年,年议会派谢章兰牧师到吧生堂主理。谢牧师做事认真,他一面造就信徒灵性的成长,一面也照顾他们的物质需要。他与西教士联合向政府领取在中路六英里的一些芭地,分给会友垦殖,解决了他们生活上的难题。他也在中路附近分设布道所,使信徒常有聚会的机会。不过吧生堂会的聚会照常,但聚会人数锐减,仅得二三十人而已。
会友分類
1910年至1913年,蓝敬仲先生出任巴生堂会的主理,开始把聚会听道的人分为正式会友,听道友和学习友等。根据统计,1913年的正式会友只有十八位。
1914年,戴保珍牧师奉派到吧生堂。聚会人数有显著的增加,并且在吧生港口设立分堂。可见戴牧师是位很有魄力的牧者。同年,戴牧师领导众信徒在吧生兴建圣殿。可借不久,戴牧师被调往他地,此後三年(1916至1918年),吧生堂没有一位固定的牧者,影响会友的增长,致主日聚会人数降到二三十人而已。
第二本名册的记录是从1917年开始到1929年为止。第三本名册与第二本有重复的地方,它是从1918年记到1922年,此後就没有繼续记录下去。在戴牧师还没有重回巴生之前即1898至1918年间,共有十位牧师传道曾经在本堂服务,他们包括戴保珍(1914,正月)、洪约伯(1916正月)、余泽南(1916三月)、陈汉杰(1917二月)。
第四本名册是比较完整的一本,记载方汉京牧师(1930年)、林鸿万牧师(1933年)和林庆良牧师(1934年)任内的教会实况,不过只是记录到1938年为止。因页数不够,林庆长牧师加了两页,勉强把1938年度的会友姓名填了上去。不久林牧师被调到别的堂会,接任的是陈汉杰牧师。
第一位正式会友
根据这四本会友名册的记录,我们知道本堂第一位会友是詹开,他於1887年受洗,由一 位『卫医生』(可能是一位西教士)接受入会。 从1900年至1909年,在本堂受洗或成为正式会友者,共有二十七位。会友人会是按部就班,恨据条规,而不是随意接收的。五年後(1910— 1915年),会友增至二十九人,男性占大多数,他们的职业是以务农和劳工为主,其次是小商人。在这五年中,会友增加率约七巴仙,牧师 和传道在救灵的工作上,十分辛勤,同时也注重会友的素质。
砖墙木瓦建堂
从会友登记事项查看,在谢章兰牧师时代 (1909年)已经有『宣道堂』的名称,可见十九世纪末,廿世纪初,吧生会友已拥有固定的聚会场所。1914年戴保珍牧师初次把这筒陋的会 所改建、但还是『亚答』为顶的板屋。直到1919年戴牧师再次回巴生堂会主理时,才获得一位英籍西教士献出一块地段,位於苏丹街和毛赫路交界的角落,即现在旧礼拜堂的地点。当时 华、印、英三堂会集合财力创建,比较省事。 结果完成的是一座浮脚板屋,归三堂公用。
在戴牧师五年(1919—1923年)任内,会友颇有增加,五年中有三十五名受洗,已故林巷泉荣誉执事就是在1920年受洗入会的。
如戴保珍牧师一样,黄宽柔牧师也於1924重回吧生堂会服务.在短短三年间,黄牧师收入三十八位会友,圣殿座位不敷应用,遂有人倡议把已有的浮板屋拆卸,改用砖墙木瓦建造。当时树胶锡米价高,会友的经济状况良好,诸会友所捐,共三千元。英文堂及印人堂也合捐二千元,总会贴二千馀元。翌年竣工,遂把『宣道堂』三字於殿宇向路的高墙上。
茁壮和成长
如果说二十年代是考验和磨炼的时期,三十年代可说是茁壮和成长的时期。这十年中,本堂获得三位灵高资深的长牧。首先是方汉京牧师的领导,使堂会中存有之疑团,风吹冰释,雨过天晴。一些因人事关系而离开的会友, 自动归回母会的怀抱。其次,林鸿万牧师在事奉上,也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教会人数增长至153人。
1934年,林庆良(兼三)牧师由马六甲换来。他上任不久,得到宋尚节博士莅临吧生,先後举行数次培灵布道大会。宋博士灵性活泼,传道有力,使教会大见复兴。会友除自己踊跃领人赴会以外,还受圣灵催促,组织布道队,分为三十六组,手执福音旗,四处与人分享救赎宏恩。这是空前的振兴运动。已故杨源水荣誉执事就是当时福音布道队的总队长。不过自1932年,世界经济崩溃以来,会友为了谋生,常有搬迁,使到会友人数的波动性很大,实存正式会友人数139人。林牧师在还未离开巴生之前,领导众信在小山岗上兴建一座两层楼房,作为以後牧师,传道的住宿。
1940年末,国际风云紧张,人心惶惶,会友星散,有一部份移居瓜拉雪兰莪的峇东新村,在那里分设布道所,由陈美锦传道和王纯穗女士主持。1941年,日军南侵,陈汉杰牧师再受派到吧生堂会,在此事奉六年。
倡建宗教教育所
四十年代,吧生堂分别得到刘恩惠牧师和蔡信穗牧师的牧养,会务大有进步。1950年到 1959年,堂会在陈思成牧师主理下,建树良多。 陈牧师前後邀请了多位名牧来吧生召开奋兴培灵会,如赵世光博士、石新我牧师、寇世远教授、吴勇长老,薛玉光先生等,一方面造就信徒灵性,一方面吸引未信的人聆听真道。陈牧师也积极推动青年活动,倡組青年团契,单办 儿童主日学。五十年代时值韩战,胶锡价又飞 涨,教会经济颇充裕.陈牧师乃倡建宗教教育 所,众信徒鼎力支持,合捐五万七千馀元,使这座双层宗教教育所於1955年,如期落成。
1958年十月,年议会派彭谦牧师主理吧生堂会。彭牧师谙经文遵循主道,严以律己,爱以待人。甫二年,会友激增,现有圣殿,不敷容纳。彭牧师与执事都推动,扩建圣段。1961年,鸠工庀材,向讲台後拓伸二十尺,左侧与宗教教育所毗连,并将牧师楼大加修饰。
堂皇圣殿
1962年,第十六屆年议会在吧生举行,教区改组,彭谦牧师被升为北中教区教区长。1965年,彭牧师调往恰保,而怡保的许彼得牧师则换来主理吧生堂。
许牧师上任不久,大事整饬,首先废除相沿数十年之月捐制度,鼓励会友於每月圣餐主日,自由感恩奉献。其次是每主日印发崇拜秩序单,提高聚会气氛。接著又提倡组织属会,使会友之间常有联络。因此在他大刀阔斧的革新下,会务蒸蒸日上。1973年,堂会以二十万元在哥打小丘上购置一面积约1.75依格的地皮。这是因为旧的圣殿狭小,没有扩充馀地,而且三堂共用一间圣殿,在聚会时间和行政方面有诸多不便。华人堂会认为应在新地点兴建圣殿,发展会务。虽然在建堂过程中遭遇了一些困难,但上帝还是为吧生众信徒成就了大事。新殿终於1977年十二月十二日举行奉献典礼。这座由义务绘测师何约翰先生精心设计的圣殿,堂皇崭峨,傲然耸立於哥打小丘上。远远望去,一 个钜大的十字架,高高地树立在圣殿钟型正面 的顶端,雄视吧生。
差传宣教
本堂新圣殿于1978年完成后,当时的主理许彼得牧师深觉教会应对布道差传有更多的负担,这乃是主
耶稣离世前所颁的大使命,因此翌年开始成立宣教布道委员会,一方面积极的推进本地布道的事工,建立更多的布道所、布道站;另一方面开始注重国外差传宣教的工作。
耶稣离世前所颁的大使命,因此翌年开始成立宣教布道委员会,一方面积极的推进本地布道的事工,建立更多的布道所、布道站;另一方面开始注重国外差传宣教的工作。
除了原有的三间布道所(万津、丹绒加弄、丹绒士拔)外,本堂於1979年始,接管由内地会创办的丹绒马林布道所;协助万津、丹绒士拔建新圣殿并接管古胆岛的福音幼稚团、主日学事工。1981年开始在良木田开设布道站,1982年在加埔与首邦再也新镇租借屋子设立布道站、开荒布道,引人归主。这两间布道所也先后予1985年由本堂资助购置房屋为永久会所。1983年在龙溪向信义会租借会所,设立布道站,由万津布道所协助。
1984年,在陈扬坤校长的协助下,在新古毛开始家庭聚会,后租借一店屋成为一正式布道所,翌年(1985年)十一月,在许彼得牧师安息前也在叻思成立第十个布道站,完成了许牧师的计划。这些布道所大部份先后独立成立牧
区(万津—1987年、首邦再也--1992年、沙亚南一1996年、三个丹绒予1998年初同时独立。)感谢主。
区(万津—1987年、首邦再也--1992年、沙亚南一1996年、三个丹绒予1998年初同时独立。)感谢主。
在许牧师大力推动下,宣教小组从1979年开始每年积极的策划宣教的目标,提呈预算案,安排特别讲员,感谢主的带领,弟兄姊妹的热心参与,宣教款的奉献由当年的二万六千零吉增加到今后(1999年)的一百万零吉预算。本堂所支持的对象也增加,由神学院、布道所事工、宣教士、宣教机构到文字事工、慈善事工、短宣等。在这20年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体会到耶和华上帝的恩典是奇妙的,您越捐得乐意,神的天窗开得越大。神的家从来不缺粮。
教牧同工更动
圣工扩展,除了对外布道差传,教会也注重对内的牧养栽培,需要更多的传道来协助圣工。本堂会友洪幼殊传道于1972年三一神学院毕业后,即加入本堂事奉,她的工作大家有目共睹。她的忠心,殷勤、爱心与关怀是众人所敬佩的。1982,本堂荣幸的聘请到刚从新加坡神学院毕业的杨锺禄传道加入本堂教牧的行列,由传道先生、副理、代理到今天的主理,在过去16年,神重用他,不但在讲台的事奉有灵力,在带领教会的事工上更看到神的祝福。
1983年,本堂热烈的庆祝设教85周年,同时筹办卫理公会华人年议会,出版特刊,也聘请了四位学园传道会毕业生前来协助本堂个人布道事工,其中三人事奉一年至一年半,而林风玉姊妹留任至1988年9月才返回她母会事奉。他们的参与,给本堂布道所很大的帮助,使得救的人数加添。1984年许牧师被证实染上癌症,全教会、国内外,多人为他代祷,甚至医生对他能延至翌年十一月才安息主怀也感到奇怪,他虽然在病中,神仍然使用他成为多人的祝福,继续牧养工作直到离世。
1986年年会差派李前军牧师从槟城到来本堂当主理同时兼任北中教区教区长。李牧师继续与执事们同工配搭,推广布道宣教的工作,宣教款逐年加增并设立了神学教育基金。
1986年7月,许牧师长于许宗信传道由美返马,加入本堂事奉,同时于马圣兼课,他于1989年底回去美国繼续深造。于1987年本堂青年蔡山传道也从纽西兰神学毕业,回到本堂加入事奉行列,使本堂有五位全职教牧同工协助,随
著环境的需要,加上有许、蔡两位受英文教育的同工,本堂开始研讨英文崇拜的可能性,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与策划,本堂于1988年7月开始英语崇拜。当时是在下午五时聚会,有约50位参加,今已更改到上午聚会,出席人数己达250人,感谢主。
著环境的需要,加上有许、蔡两位受英文教育的同工,本堂开始研讨英文崇拜的可能性,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与策划,本堂于1988年7月开始英语崇拜。当时是在下午五时聚会,有约50位参加,今已更改到上午聚会,出席人数己达250人,感谢主。
1988年,本堂会友杨淑莲传道也在派师前在本堂事奉一年,后加入马圣当全职讲师,同年9月本堂前任执事会主席李健安博士,也完成其学业由美返马,当马圣院长,同时常协助本堂的圣工。
李牧师任内也继续注重开荒布遭的事工,1987年开始在沙亚南租一房屋当布道所,经过多年,该布道所人数继增,并于1992年成立牧区。1989年丁加奴的爱益忍耐布道所,因该处教会领袖与杨牧师有深交,也加入本堂为第十三间布道站,由本堂差派传道入负责开荒布道,建立永久会所。该布道站于1996年由年会交给东部教区主持。1989年尾,李牧师被发现染上癌症,教会多方代祷,协助医药,但因病入膏肓。于1990年3月息劳主怀,其牧养工作由杨锺禄副牧代理,并得到刚退休返巴生定居的庄福发牧师多方协助圣礼,直到杨牧师于同年11月受按立为长牧并正式派司为本堂主理。
1991年充满魄力,年轻有为的杨牧师接任为本堂主理,秉承许彼得牧师的遗志与李前军牧师未完成之事工,杨牧师更积极的推动宣教事工,鼓励会友都参於奉献;推动全教会速读全本圣经、推动属会:加强布道所与母会的联系,并鼓励他们独立。
1992年与丹绒加弄布道所,配合,在巴西布南邦设立另一布道站。1997年与沙亚南卫理公会配搭在蒲种新镇租一房子为布道站。杨牧师也安排执事关怀各布道站,轮流前往探访、讲道。
杨牧师不但只注重宣教款奉献也鼓励会友参与普世宣教行列。其中有苏伟忠夫妇加入远东福音广播公司 (后转到新加坡海外基督使团),林文思姊妹前往新矶内亚短宣二年,多位年轻弟兄姊妹加入福音动员会之福音船事奉,也有多位参与短宣布道到菲律宾、印度、台湾等地宣教,他们都获得教会的支持。1997年得到黄永铭传遭加入事奉,一年后被派往蒲种布道所任职。陈慧玲传道在美完成宣教学训练后,于1998年4月加入本堂事奉行列,协助青少年事工。
细胞小组
杨牧师于四年前(1994年)在圣灵的带领下,在本堂积极的筹组细胞小组,安排组长训练并鼓励众教会也推行。同年9月正式开始,当初只有20组但至今已有33组,超过65%的主日崇拜出席人数参加。通过小组,会友彼此建立;装备事奉,带来显著的增长,栽培了更多领袖,带领多人归主,过去三年每年都有整百人加入教会,感谢主。
迎向新千年
目前本堂正式会友近千人,加上儿童与少年人,本堂圣餐联合崇拜时,圣殿已不够用,求神赐下异象与智慧,使众执事牧者,知道如何策划扩建,以迎向新千年我们的祷告是教会人数倍增,由目前的一千达到五年后的二千:信徒的质量、奉献、宣教与功能皆增长,愿一切荣耀归给我在天上的父,阿们。
资料来源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