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華人政治思潮的演變,是必須從歷史事件去追溯。由於華人幫派林立,思想繁雜,要全面的剖釋思潮的發展是極其困離的,也無從下手。
鑑於資料有限,這套長篇系列只能略分幾個層次概述,掛一漏萬及主觀上的錯誤,在所難免。
華人移居東南亞,包括馬來西亞,是很早的事。例如姚丹(木+丹)著《馬來亞華僑史綱要》一書中指出,在唐代末葉以迄五代,華人流寓蘇島者已多,散居馬來半島者,亦為數不少。如自稱為唐人即為一口傳證據。
8811967.com
不過,《馬來亞華僑史》的作者維特巴素博士則認為,十四世紀馬六甲王國成立後,華人的移居比較規模化,而在1511年葡萄牙佔領馬六甲後,華人才存有永久居留的意念。但是截至十七世紀,華人在馬六甲的人口不過三、四百名。(註:荷蘭人於1641年打敗葡萄牙,佔領馬六甲。)
延至十八世紀中葉,居住在馬來亞約華人總數只是數千人。他們多是商人和礦工。在這初期移殖階段,他們亦有與馬來婦女、暹羅、馬達(BATAK)和巴里(BALI)婦女通婚,在馬來亞首次誕生第二代的華人子弟。
這些早期留居在馬六甲的華人,終於成為一個“巴巴”(BABA)社會,較後這類的社會也在檳城和新加坡順序建立起來。
根據1980年3月發表的“中央銀行”季刊的數字顯示:我國人口迄至1979年達1325萬人,馬來人及其他原住民人口佔54.7%,華人34.2%,印度人9%及其他2.1%。
由此可見,華人是組成大馬社會的一個重要的種族。在馬來西亞建國的過程中,貢獻良多。但是,華人在多元種族社會中面對的問題,在獨立以後越加累積,以致在今天有許多華人對前途產生憂慮。
8811967.com
要瞭解和探討這個問題,有必要回顧華人南來的歷史,以及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華人地位的演變。本文將集中在政治方面,闡述華人對政治的態度與心貌。
據中國“漢書”記載,早在公元前二世紀,中國即與馬來西亞過海陸交通,發展關係。唐宋時期,關係又進一步發展。在廣州、杭州和泉州等地也設立布舶司,專事處理對外貿易。
直到公元十五世紀,馬六甲王國的興起,馬中關係更為密切,最膾炙人口的有鄭和七次下西洋、五次航行到馬六甲,受到熱情招待,至今仍傳為佳話。
由中國董方祖撰寫的“馬中友誼的新發展”一文中,也提到在十五世紀末“一些中國人開始移居馬來半島從事商業和各項生產活動,和當地人民融洽在一起,和睦相處,共同辛勤勞動,開發資源,為發展馬來西亞的民族經濟作出了貢獻。”
鑑於資料有限,這套長篇系列只能略分幾個層次概述,掛一漏萬及主觀上的錯誤,在所難免。
華人移居東南亞,包括馬來西亞,是很早的事。例如姚丹(木+丹)著《馬來亞華僑史綱要》一書中指出,在唐代末葉以迄五代,華人流寓蘇島者已多,散居馬來半島者,亦為數不少。如自稱為唐人即為一口傳證據。
8811967.com
不過,《馬來亞華僑史》的作者維特巴素博士則認為,十四世紀馬六甲王國成立後,華人的移居比較規模化,而在1511年葡萄牙佔領馬六甲後,華人才存有永久居留的意念。但是截至十七世紀,華人在馬六甲的人口不過三、四百名。(註:荷蘭人於1641年打敗葡萄牙,佔領馬六甲。)
延至十八世紀中葉,居住在馬來亞約華人總數只是數千人。他們多是商人和礦工。在這初期移殖階段,他們亦有與馬來婦女、暹羅、馬達(BATAK)和巴里(BALI)婦女通婚,在馬來亞首次誕生第二代的華人子弟。
這些早期留居在馬六甲的華人,終於成為一個“巴巴”(BABA)社會,較後這類的社會也在檳城和新加坡順序建立起來。
馬來西亞的華人是從中國南來定居,而後形成的一個帶有中華民族血統的民族,與馬來人、印度人及其他種族共同生活,共同效忠於這個國家。
由於歷史發展的結果,馬來西亞的華人直到今天,仍然構成一個華人的社會,有自己的生活習俗及文化、教育等。在東南亞的區域中,除了新加坡之外,馬來西亞的華人應屬於最多人數的一環。根據1980年3月發表的“中央銀行”季刊的數字顯示:我國人口迄至1979年達1325萬人,馬來人及其他原住民人口佔54.7%,華人34.2%,印度人9%及其他2.1%。
由此可見,華人是組成大馬社會的一個重要的種族。在馬來西亞建國的過程中,貢獻良多。但是,華人在多元種族社會中面對的問題,在獨立以後越加累積,以致在今天有許多華人對前途產生憂慮。
8811967.com
要瞭解和探討這個問題,有必要回顧華人南來的歷史,以及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華人地位的演變。本文將集中在政治方面,闡述華人對政治的態度與心貌。
據中國“漢書”記載,早在公元前二世紀,中國即與馬來西亞過海陸交通,發展關係。唐宋時期,關係又進一步發展。在廣州、杭州和泉州等地也設立布舶司,專事處理對外貿易。
直到公元十五世紀,馬六甲王國的興起,馬中關係更為密切,最膾炙人口的有鄭和七次下西洋、五次航行到馬六甲,受到熱情招待,至今仍傳為佳話。
由中國董方祖撰寫的“馬中友誼的新發展”一文中,也提到在十五世紀末“一些中國人開始移居馬來半島從事商業和各項生產活動,和當地人民融洽在一起,和睦相處,共同辛勤勞動,開發資源,為發展馬來西亞的民族經濟作出了貢獻。”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