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8日星期一

雪蘭莪巴生濱海區楊氏公會先賢帶楊家將香火南遷仁嘉隆會所供奉祖先

资料来源:http://www.chinapress.com.my/node/88325

雪蘭莪巴生濱海區楊氏公會起源于供奉祖先楊家將的神廟,至今,公會會所仍與神廟“二合一”,惟它只供楊氏子弟供奉祖先,非一般求神問卜的廟宇。
 1928年,中國福建安溪三洋動亂,楊氏先賢南來到馬來亞謀生,並把祖鄉三洋圓通堂供奉的楊家將(楊家五弟延德、六弟延昭、七弟延嗣)將軍香火也帶入馬來亞。
 楊氏先賢于瓜冷落腳,把楊家將供奉于詩愈港四延芭一屋宅,同樣取名為“圓通堂”。
圓通堂改名四知堂
 1950年,英政府頒發緊急法令,將詩愈港芭的所有居民,全部強迫遷移至仁嘉隆新村,圓通堂也隨居民遷移,並在現址落腳。
 由于當時處于開拓荒蕪,經濟枯竭,楊氏先賢僅能籌資搭建板屋,以圓通堂之名,繼續供奉祖先。
 1960年,宗親認為應擴大圓通堂,于是,買下隔鄰屋地,並成立建委會執行工作,建委會主席為烈株。
 隨后,當年先賢認為楊氏后人源遠流長,應增加供奉東漢太蔚楊氏開基祖宗楊震公,推廣宗親組織,藉此聯繫國內外楊氏衍派宗親,並把圓通堂改名為“四知堂”,意即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浩然正氣。
 1963年,“四知堂”修建完成,並成立四知堂理事會,首任主席楊建安在任7年,次任主席楊誠財再任6年,隨后則是楊裕川(在任6年)、楊福翔(在任10年)。
 楊福翔在任時,倡議楊氏宗親應跟隨社會進步,註冊楊氏公會,並于1985年獲得政府批准註冊,命名“雪蘭莪巴生濱海區仁嘉隆楊氏公會”,楊氏公會就設置在“四知堂”,目前“四知堂”已另設理事會管理。

購2店屋仍不敷10萬

雪蘭莪巴生濱海區楊氏公會貫徹“以會養會”方案,以80萬令吉購買2間雙層店屋,惟目前仍不敷10萬令吉。
 楊文丑呼吁各界人士慷慨解囊,以助公會早日解決購買店屋問題。
 他說,有意捐獻人士可以聯絡他或公會,有關店屋皆坐落在仁嘉隆新村大街。
 “公會過去依賴每年元宵節大型晚宴籌款,以供一年開銷,若有不足,則由理事支付。”
 楊文丑指出,公會開銷不小,估計一年逾6萬令吉,單是年愈增加的中小學獎勵金即佔逾萬令吉,其中還不包括公會捐獻給學校單位、聯辦活動等開銷。
 他透露,元宵節晚宴是公會常年大型宴會,每年筵開百席,其他活動則包括雙親節、捐血運動、中秋晚會等。
 目前雪蘭莪巴生濱海區楊氏公會共有逾600名會員,青年團于1992年成立,婦女組則于2003年8月成立。
 楊文丑接受《濱海人當家》專訪時,這么指出。出席者包括總務楊生杉、副總務楊順昌、康樂組主任楊健福、財政楊德健、交際組主任楊明連、婦女組副主席楊美嬌、財政楊愛玲及秘書楊厤沬。 

將編寫全球楊氏族譜

楊氏宗親對海內外宗親的聯繫相當重視,目前正進行楊氏族譜收集工作,編寫全球楊氏族譜。
 雪蘭莪巴生濱海區楊氏公會跟海內外楊氏組織聯繫密切,曾多次參與全球楊氏宗親聚會。
 主席楊文丑指出,這次匯編楊氏族譜工作由世界楊氏聯誼會發起,兩年前開始進行,將于明年6月結束。
 他透露,楊氏族譜將分為3卷書,即海外卷、港台卷和國內卷。
 他說,楊氏公會也曾為中國祖鄉出力,包括在1994年籌資22萬令吉,到安溪一所學校興建12間課室。
 他說,楊氏公會明年也將到安溪祖鄉探訪,與當地宗親聯繫感情。

料明年成立婦女組總會

婦女組副主席楊美嬌指出,馬來西亞楊氏婦女組總會已在籌辦中,預料明年成立。
 她說,我國楊氏公會13個屬會中,9個屬會設有婦女組,惟一直未有婦女組總會。
 “為團結楊氏姐妹,婦女組總會將于明年成立。”
 楊美嬌也是籌委會主席。她呼吁楊氏姐妹踴躍加入,為宗親謀取福利。

籌辦歌唱口風琴班

雪蘭莪巴生濱海區楊氏公會籌備成立歌唱班和口風琴班,呼吁各方人士踴躍參與。
 公會目前設有外丹功班,逢星期一和星期三晚上8時15分至9時15分授課。
 楊美嬌指出,外丹班目前有逾50名成員,其中還包括友族。
 另外,楊文丑指出,楊氏公會計劃成立歌唱班和口風琴班,並邀請專業老師授課,僅收取象徵式收費。
 他說,目前公會仍在廣招會員當中,並希望大家踴躍報名,參與健康和有益身心的休閒活動。
 他指出,雪蘭莪巴生濱海區楊氏公會門風頗嚴,禁止在會所和廟宇內進行任何賭博活動,連衛生麻將也一律被禁。
楊震歷史
楊氏宗親供奉楊家將和楊震公,楊家一家皆是名將的歷史事跡流傳頗多,后人更把它編成小說、戲曲、電視劇等,其中多少真偽有待考究。
 而根據網上歷史資料,楊震(?~124年),字伯起,東漢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人,博學多才,對《四書》、《五經》造詣尤深,被人譽為“關西孔子”。
  他曾開壇講學20多年,直到50歲時才接受大將軍鄧騭的征闢而出仕為官。歷任荊州刺史、東萊太守、涿郡太守、司徒,直至宰相。史書上說他“懷王臣之節,識所任之本”,在當時極有名望。
 楊震為官,一向秉公立正,清廉自持,從不接受私人饋贈,更不作任何損公肥私的事。
 “四知堂”來源據說是楊震擔任荊州刺史時,覺得一個叫王密的人很能幹,便舉薦他當了官。
 后來,王密擔任了昌邑(今山東巨野東南)縣縣令,楊震改任東萊太守。當他赴任路經昌邑時,王密極為熱情,不但親赴郊外迎接這位恩師,還精心為他安排膳宿,並到他下榻的驛館去請安、敘舊。
 時至夜深人靜,王密見四周無人,突然取出十斤黃金,畢恭畢敬地說︰“恩師難得光臨,特備小禮相贈,以報栽培之恩!”,楊震見狀,連連擺手拒絕,並嚴肅地表示︰“以前,是因為我瞭解你的才幹,才薦你擔當重任的,而你這么辦,倒是太不瞭解我了!”
 王密頓感尷尬,但仍力爭,還小聲地說︰“反正是黑天,又無外人知道。”楊震聽罷,大為惱怒,遂訓斥道︰“你送金子給我,外人怎能不知?即使無人知道,也有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何謂不知?以為無人知道,就寬容自己,這是萬萬要不得的!”王密一聽,羞愧難言,只好挾起金子,謝罪而去。
 后人因此稱楊震為“四知先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